重庆口才培训   重庆口才训练
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 演讲技巧 > 正文

演讲的“语言动作”

文章来源:语慧教育 点击数:682次 发布时间:2013/9/19 字体:

    也许大家还记得电影《牧马人》中许灵均和李秀芝的对话:“我是个右派.”“姓郭的大叔跟我说了,他们说你是个好人.”

    许的话表现出直言相告的坦诚、不愿连累善良的秀芝、以及因长期背黑锅而不得不放弃常人之念的无奈、绝望和自卑……这句话意味着:我不能、不敢也不忍娶你.这时,观众从秀芝的表情和言语中看出,她心领神会了许的话所流露的一切.秀芝的话反映出孤身飘零他乡而急于“找一碗饭吃”的迫切心情,反映出她根据许此时的“表现” 和郭大叔的大实话,做出了淳朴的劳动者自己的判断.总之,李对许的话做了温柔的反弹:我不在乎,我信任你,我愿意嫁给你.许闻之不禁悲从中来,失声痛哭.这段对话具有展示复杂心情的丰富内涵,具有激起心灵撞击的强烈动势,是很有“动作性” 的.可见戏剧动作性远不止举手投足等等,语言也是动作.“语言动作”主要是指对话能展露人物丰富的内心活动,并刺激、影响别人;在内心交流和碰撞中引起双方心情或相互关系的微妙变化,从而推进剧情.唯有这样才能把“戏”做好,若无语言动作则无“戏”可看.

    演戏和演讲,有假戏真做与真“戏”真做之分,是两码事,然而在基于生活的“语言动作”上却是相通的.就像观剑而做诗,我们何尝不可从表演艺术中悟出演讲技巧呢?演讲者可以把听众假想为一个同台的“搭档”(但决非演戏),用语言动作打动、说服、感染他,同时根据其反应调节演讲,形成双方内心活动(动作)相互激发的连锁反应,像发展剧情那样把演讲过程向前推进.下面就试着谈谈演讲的“语言动作”.

    演讲稿的“动作性” 在一定的戏剧情境下,台词能以一当十,一句话甚至一个字也能多义地折射人物的内心活动,这是因为它主要用言外的潜台词来暗示动作.而演讲没有舞台对话的条件,要把台词省略的东西补出一些,更多更直接地向听众倾诉.但演讲语言也并非一览无遗,仍有很多“潜台词”,因此演讲语言都可以在言外蕴含动作.像描写句、抒情句、反问句、感叹句等等都是富有明显的动作意味的.这里例举列宁在1918年8月的《在全俄教育工作第一次代表大会上的演说》中的一段话:……英法正竭力保持自己的地位.他们侵犯俄罗斯共和国,把资本主义的弦拉得很紧,紧得就要断了.甚至资产阶级报刊承认,工人群众的情绪也有了十分明显的转变:在法国,“保卫祖国”的思想遭到破产;在英国,工人阶级宣布“国内和平”破裂.这就是说,英法帝国主义者已经拿出他们的最后一张王牌,我们可以满有把握地说,这张王牌一定会被吃掉.

    冷静的分析足以服人;内在的激情足以动人;言人所欲言,拨开迷雾,给逆境中的人民以巨大鼓舞.其中意志与情感的动作指向十分明朗,而且显得细致入微而又波澜起伏:“弦”的比喻是讥讽和蔑视,流畅精短的排比显得举重若轻,吃掉“王牌”的说法显出果断的气魄和必胜的信心.这段情理交融的话具有反映演讲人内心活动的丰富意蕴,有不少弦外之音,为演讲时的“再创作”——表现“语言动作”提供了基础.演讲要成为在演讲人的“语言动作”主导和激发下讲、听双方互动的过程.我们在写演讲稿(或打腹稿、即兴演讲)时应该使之成为一个激发这种“互动”的“动作链”.

    三种对话方式 带有动作性的演讲语言主要通过三个双向交流渠道进行传递.

    一是演讲者的“发话”与听众的态势语言的交流.比如,形象风趣的论理会使人脑清目明,生动感人的叙述会使人为之动容,新鲜、简洁的语言使人乐于倾听,还要抑扬顿挫,缓急有致,调节和适应听众心理,并察颜观色而寻求更好的表达.这就如同与不插嘴的人交谈一样.应该像肯尼迪的一位常年观察家所说的那样:“不管我坐在观众席的哪个位置上,总统他好像总能把我挑出来,然后跟我面对面地说话.”

    二是在“讲”的同时和间隙,双方都用态势语进行“对话”.如默契的眼神交流,以手势、“道具”以及服饰、风度引起“良性”反应,还有在停顿中沟通.在态势语的背后是丰富复杂的“心灵对话”.

    三是直接对话.演讲人偶而也与听众做直接而简短的交谈.多用设问和反问,或交流看法,或进行诱导.

    “语言动作”的表现

    演讲者通常是巧妙结合前两种对话方式把演讲“语言动作”表现出来.我们不妨从表演艺术中悟出些表现方法.

    “意念”主导 表演大师金山在《风暴》中扮演的施洋大律师,有一段扣人心弦的演说.据金乃千回忆:表演者默想着“为工人伸张正义”的强烈意念,以此来主导演讲.他满腔悲愤、理直气壮地揭穿了惨案的真相,接着慷慨激昂地说道:

    工人弟兄们,工人弟兄们!哪一个妻子没有丈夫?哪一个丈夫没有妻子?她没有了丈夫,她的丈夫江有才被魏处长的父亲谋杀了,她难道甘心俯首贴耳地不表示抗议吗?不能!

    而对这位妻子悲惨境遇的叙述又是那样婉曲、沉郁.继而发出惊雷般的呐喊:“这难道公道吗?这难道公道吗?”金山把为工人说话的意念具体化为起伏跌宕的一系列“ 语言动作”,不仅“点燃了工人的心火”,连台下的观众也仿佛身临其境.

    2、挖潜台词 把意念概括为一句话,只是为了说明复杂的内心动作的主要指向而已.意念主宰着丰富的“语言动作”并被它有血有肉地体现出来.因此要发掘和表现演讲语言的潜在意味(潜台词)以展示“语言动作”,才能使意念不致落空.曾扮演屈原的金乃千把“雷电颂”的独白分析如下:

    台词:你,你东君是个什么东君!(潜台词:我认识你!你装腔作势的样子,吓不倒我!)别人说你是太阳神,你坐在那马上丝毫也不能驰骋.(潜台词:你骗了多少人,他们把你捧得比天高,可你是个“死人”!)

    正如前苏联电影导演格拉西莫夫所在《电影导演的培养》中所说:“这里的每一句话,不仅是一个分解为种种情感因素和行为意味的言语动作,这里的每一句话都是一种反应、一声射击、一粒子弹.”

    当然演讲稿比台词“白”得多,但决非白开水,总是有余韵的.把“潜台词”挖出来以展现“动作”岂不更动人?

    3.运用语言造型和态势语言 只要挖出潜台词,那么在表现“语言动作”时用什么语言造型手段就是很自然的了.“不要在外面加上语调,而是要从中悟出语调来.”(格拉西莫夫语)此外,“语言动作”还要与态势语相结合,可对镜练习,看怎样才得体.

    注重“相互关系的交流” 人们在交谈时有双重的交流:一是谈话内容的交流,一是特定的相互关系的交流.后者作为全部交流的基础,暗示、制约着内容的交流,使之显示真正的含义并产生交流效应,这被称为“交流模式”.戏剧里在人物关系的酝酿中,一句简单台词也会有极丰富的内涵.演讲者如果与听众进行特殊关系的交流,那么演讲内容在交流时不也能以少胜多、举重若轻吗?“语言动作”既是内容的最佳传递手段,又是这种关系交流的动力和触媒.这里以蒙哥马利的《告别演说》为例,谈谈双方互相熟悉的情形.蒙统率英国第八集团军转战多年,与下属的相处也很融洽.

    他们是有“特殊关系”的.请看演讲开头:

亲爱的官兵们:

    在这里讲话很易激动,但我当努力控制自己.如果说不下去时,请你们原谅.

    实平易,并无将军威风;坦露了心里最柔软之处,让人呼吸到患难兄弟般的离情别意:我舍不得离开你们.多年生死与共,临别时心中感慨万端,有一种说不清道不尽的感觉……这些都是在言外在双方的下意识里交流的,是内心深处没有涛声的巨澜.在默契的心灵对话中,以不忍走与不忍让他走为指向的复杂的内心动作相互激发、碰撞,从而酝酿、交流着下文所说的“战友”、“朋友”关系.与其说演讲重温或借助于原有“关系”,不如说此时的“关系”是在演讲人主导的这个时空里由“语言动作” 触发和暗示出来的.如果此时言不由衷话不得体,能有这种“关系”的动人交流吗?

参加周末课程体验
首次参加完全免费,请选择学习内容,我们将尽快通知您参加学习!
姓 名:   * 必填    
手 机:   * 必填    
QQ:   * 必填
想解决的问题:  

扫描微信号即可免费试听口才训练课程

口才微信号关闭